要在職場中立足?這些生存法則拜託你必須存!-同事篇

職場中有許多潛規則,若不小心踩雷可能會難以融入團隊,甚至被孤立。為了避免犯下這些錯誤,與同事和睦相處,可以參考這些職場生存法則。前輩們也鬆鬆手寬容對待新人,當新人犯錯時指正他們錯在哪裡,避免讓他們因壓力過大而無法適應。
文章摘要
這篇妥妥的是給你的職場求生筆記😏不管有沒有遇到下列狀況先收藏再說啦!
職場潛規則不是觸犯後就死無葬身之地,難免有一些眉角容易被我們所忽視,但如果不斷試探同事底線、無法融入團體,最後黑到發紫就只能摸摸鼻子默默退場了。
想避免不必要的錯誤跟同事好好相處嗎?先來看看這篇職場生存法則吧!
也提醒前輩們得饒人處且饒人,如果新人犯了錯請讓他們知道錯在哪裡,給新人修正的機會(至少三次?)不要逼死他們啊~
生存法則一#基本禮貌與尊重
禮貌與尊重是職場非常重要的存在,我們免不了和同事甚至廠商交流,每個人對職場人際關係都有不同的想法,不是所有人都想和同事當朋友,有時候不經意的行為、言語都可能踩到對方的界線,互動前先大概瞭解同事的個性、想法,再選擇合宜的方式應對、幫助對方,若不小心碰觸了同事的底線也別緊張,重要的是雙方講開真誠的道歉並修正 ,和同事保持舒適自然的距離會讓工作更如魚得水。
生存法則二#不把情緒帶到工作上
生活難免有低潮,像是感情、家庭、金錢...等,你可以因為低潮心情不好,這是人人都有的正常情緒,但這不是影響工作效率、氣氛甚至遷怒他人的理由,別用情緒當武器認為能為自己爭取到有利的條件,沒有人應該要負擔你的情緒。職場就是個巨大生產線,講求公事公辦目標績效,看重的是專業度、情緒管理能力、沉穩、值得信賴,職場人際互動普遍建立在利益交換上,接收到的「感覺」會直接反饋在衡量利益,例如:可能不利自己的選擇,即使不認同還是會因為對方的品性、互動、名聲、階級迫使選擇接受,因為我們生為情感動物無法完全以理性衡量利害關係。過度放大情緒會顯現出情緒管理不佳、抗壓性低的缺點,讓人抓住把柄只會樹立不夠穩重的形象影響職涯發展,
生存法則三#不要叫錯人
(這件事真的很重要)這不只是職場基本的尊重,也代表著你待人處事的態度,即使你們的私交再好也一定要記得對方的姓名、職稱,注意商業文書、mail、通訊不要寫錯!不要縮寫!不確定的話就先問過主管同事或是查看公司組織圖、職位階級表;另外,不要裝熟直呼主管同事的綽號小名、英文名、加姐加哥的,有的人會覺得被叫老、矮化形象了,你以為的拉近距離、尊敬的稱呼都可能是社交地雷,除非對方主動提出你可以這麼稱呼他。
ฅ●ω●ฅ稱呼的秘訣
年長的:名字+大哥/大姐,或是看其他人怎麼叫
差不多年紀的:學長、學姐,或是看其他人怎麼叫
主管:姓或名字+職稱
如果真的不知道叫.....教你最簡單的方式!直接問對方怎麼稱呼他最合適😆
生存法則四 #不要亂傳謠言、八卦
同事間互相關心慰問是好事,但如果到處探人隱私、背後嚼舌根、怨天尤人...小心!成為人人避之的負能量源頭,哪天你可能也會成為別人八卦的對象;切記即使再信任也不要在背後議論他人,那是公司的事、同事的事,不要以為知道各種小道消息可以凸顯自己的與眾不同,這種行為只會讓人覺得「沒有口德、沒有職業道德」,喜歡說三道四、埋怨吐槽的人也會讓人想要遠離。
鬼谷子.中經:言多必失,這句話不是叫你不要說話,而是告誡你多觀察、謹言慎行,說話做事前先歸納整理後再行動。也不要隨意透漏自己的想法、隱私被有心人利用了,職場本就是利益競逐的場域,可以有限度的相信他人的善意,前提是優先學會保護自己,管好自己的嘴巴之外,儘量別湊熱鬧聽八卦,也避免和喜歡亂傳謠言的人獨處、私下接觸。
生存法則五#學會如何發問
雖然遇到不懂的就要問,但是職場有許多技能知識沒什麼門檻,若碰到例如「Excel怎麼換行、Word表格怎麼用」...等學校有教的基本文書問題,建議先上網查不要當伸手牌,如果試了幾次實在沒辦法解決再提問,提問前先查資料整理出問題不僅能讓同事對你樹立「懂得解決問題」的加分印象,有好的機會也會先想到你,還能提升思維、統整的能力。
步驟複雜的只要認真筆記、抓到重點、用對方法、勤做練習幾次過後也能上手,未來遇到問題也能自救,若你筆記沒做、不會查資料,同樣的問題一問再問、怎麼做怎麼錯,你不會是你家的事,公司付錢買你的專業跟時間,職場上沒有人有義務教你。
問問題前先試著先用4W問自己(最好寫下來),幫助自己靜下心釐清每一個環節,整理後再用對方懂的語言提問
What▸對事件的了解程度到哪裡?目標?核心問題?
Who▸有誰能協助?
How▸有哪些管道、媒介、資源可以了解及運用?
When▸有多少時間? 什麼時候可完成?什麼時間點、狀況我必須求助?(設立停損點)
如何用對方懂的語言提問?可以從哪裡開始?
1.想像及觀察對方溝通模式、口頭禪
▸先聽結論:口頭禪「所以結論是....?」;可應用金字塔原則(目的/結論 > 事出的重點/原因 > 解釋重點的案例/數據),也適合公司匯報、時間緊急使用
▸先聽前提、背景...等細節:口頭禪「你的根據從哪裡來?」;應用6W分析法(Who、When、What、Where、Why、How)
▸不要求結論:只想你聽他說話希望情緒有出口;若對方希望你提供建議再以「如果是我......」告訴他觀點
2.清楚知道自己的核心觀點、目的
如果你的想法未整理清晰,不知道自己表達的目的是什麼,那無論說話語詞技巧有多好都沒意義,大部分的人想提升表達能力時看的都是如何說(how)忽略了說什麼(what)更重要。
3.明確組織想法、邏輯推進
光用「想」的很飄渺總是少了點踏實感,透過4W對自己提問把想法轉化成實際的語言、文字,視狀況加入Why(了解事情的重要性和影響)、Where(從何得知)輔助。
4.用對方能降低戒心的方式表達
這裡又回到了前面「1.想像及觀察對方溝通模式、口頭禪」再進階一點可透過觀察「 4 大感官表象系統」判斷選擇適合對方的溝通策略;若用文字表達著重在詞彙、句子長度及順序、專業用語、敘事方法;若面對面溝通除了前述條件之外,還須將語氣、表情、肢體動作、環境、情緒、氣氛等等納入,對部分人而言面對面溝通有一定的難度及不安全感,但是,面對面我們可以接收到文字無法傳遞的潛意識深層訊息。「窮則變,變則通」無論是文字或面對面溝通,抱持好奇心了解對方從談話間的線索套用雙方可能的共同體驗(記憶),調整談話內容創造雙贏的可能性。
💡 NLP溝通術12條前提假設
其中一點提到「越靈活的人越能影響大局」我們沒辦法強迫、控制別人,保持開放性容許不同的意見,明白不代表接受,接受不代表放棄、妥協立場,自己負責做好自己就很棒了,記住!只有一成不變的人沒有不能解決的事。
生存法則六#懂得溫和拒絕
「幫忙找一下吧」「幫忙裝袋一下吧」「幫忙檢查一下吧」是不是很熟悉?職場中我們常會遇到別人順手把工作推給你做一不小心就背鍋的情況,小編初入職場也常因好心幫忙同事處理工作,自己卻因此被主管臭罵一頓,主管講的話至今還歷歷在目:你以為的順手幫忙不僅害了對方也害了自己,公司付他薪水這些工作範圍本來就是他應盡的職責及被看到的機會,你的幫忙是剝奪了他的成長也把自己推入"被霸凌、欺負"的循環當中,期待「我這麼幫忙你,你應該要感激我吧?」事實是你選擇要幫他他可沒有拿刀威脅你,幫了一次之後你拒絕了他可能還會怨恨你,再者,若出錯你就成了代罪羔羊,但被獎勵了你卻是為別人做嫁衣,倘若因為幫忙同事結果自己份內的事情沒做完、沒做好誰要負責?你自己要負責。
適當的拒絕也是軟實力,主管同事間互相尊重幫助固然是好,但「請求」也得視狀況幫忙不表示要照單全收,千萬不要不好意思拒絕、怕被討厭就當爛好人,真心喜歡你、珍惜你的人絕對會尊重你的想法、意願。我們要如何友善拒絕呢?最重要的是釋出傾聽的意願,注意說話語調、用詞,用堅定禮貌的態度表達。
1.首先了解對方請求幫忙的動機
2.表達願意幫忙的心意但目前自身難保
3.然後說明自己的現狀及困難從而回絕
4.若對方態度好,在斟酌能力是否要提出能幫忙想替代方案或建議
生存法則七#忌!推卸責任、工作敷衍
💡職場人常見的症頭→認為工作快速完成就是效率好、交差後就沒我的事了、遇到問題就找理由推給別人
狀況一▸如期完成工作卻還是被罵
公司請你來是為了把事情「做對」不只是「做完」,把工作交給你結果你卻想著趕快完成交出去就好了,完全沒搞清楚需求、東漏西漏、錯誤百出,交差後主管同事還要額外花時間訂正你的錯誤,他們要如何信任你呢?總是做不好被罵的原因出在「工作態度」,問問自己是否仔細了解內容並思考了?是否積極溝通了?是否尊重主管同事的工作與時間了?
現在就對自己說:我會多加思考對工作更細心、更積極主動,並且同樣重視主管同事的工作,重視每次學習的機會。
狀況二▸出問題急著把問題丟出去、找理由搪塞、推卸責任
工作出問題馬上匯報非常棒!但如果你只是把問題丟給主管同事拍拍屁股就走,沒有同步思考解決問題的⽅法,那為什麼要錄用你呢?公司需要的不只是發現問題、勇於提出問題的員工,更需要的是有「解決問題」能力的員工!遇到問題就推卸責任,甚至缺乏責任心讓其他同事替你揹鍋,都是職場的超大地雷。
下次發現問題時你可以試著這樣做:先想⼀想有沒有辦法解決、自己有能力處理嗎?然後再清楚說明問題,最好條例式、流程式說明,並提出也許可行的解決方法。
勇於承認、改正需要很大的勇氣,但這會讓你的職場生活更坦蕩,也是與主管同事建立「信任」的方法之一,工作是自己的,選擇也是自己的,無論好壞都要自己承擔。
生存法則八#了解工作的緩急輕重
工作難免會出現臨時插件、急件的狀況,這時就是考驗你掌握工作優先順序、時間管理的軟實力了,若真的理不清輕重緩急,一定要主動詢問前輩或主管,避免忙到焦頭爛耳結果沒有一件工作完成耽誤主管同事的作業時間,嚴重的話可能因此影響客戶專案丟了合作機會甚至因合約條款吃上官司。
「時間觀念」不僅是生活禮儀,更是職場「誠信」的表現,若因此留下負面印象,要再重建彼此的信任就須加倍努力把話講清楚把事辦成。常聽年長前輩說:做事先學會做人,做人前先管好自己的嘴!做人、做事、懂說三者互為表裡非因果關係,得在時間與經驗裡學會。
生存法則九#學習團隊合作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明明已經很努力埋頭做事,但是卻常常被罵沒有進步?如果一直努力但是卻沒有進步,這個時候建議好好思考是否經常處於自我的慰藉陷入「毛毛蟲效應」了。
🐛 什麼是毛毛蟲效應?
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做過一個著名實驗,將很多毛毛蟲放在花盆邊緣讓牠們首尾相連圍成圈爬行,在花盆周圍撒上牠們愛吃的松葉,這些毛毛蟲日以繼夜堅持沿著邊緣繞圈不敢脫隊,最後就這樣又累又餓死去。後用毛毛蟲的行為形容盲目跟從、固守慣性思維。
餓死累死的毛毛蟲就是典型盲目的追隨者,我們來回想一下自己是否一直在遵循舊有思維模式重覆行動,從未思考過「我還可以怎麼做?還有什麼方法?」以致在同樣的狀況中不停輪迴;馬雲曾說:「不是技術衝擊了你,而是傳統思想、保守思想、昨天的觀念、是對未來的無知和不接受衝擊了你,我們要擔心的是對明天的恐懼和對昨天的依賴。」努力不一定能成功,用對方法比努力更重要,若不加思考只顧埋頭苦幹,無視合作夥伴的意見、缺乏溝通、不主動匯報,最後不僅工作搞砸將部門拉下水,也留下負面印象落得沒有團隊精神、有失專業的名聲。團隊合作的專案完整度、規模只憑個人是無法達成的,如果總是喜歡或習慣一個人單幹,缺乏與他人共事的經驗與學習,個人能力再強那也是你自己的事情,放在團隊中是禍不是福。一流人材會經常提醒自己觀察他人的程度,選擇合適的策略應對;有時是不恥下問精進能力追上去,有時是調整自己的表達在可接受的範圍內配合對方。
接到工作時你可以這樣做:
1.第一步很重要!先了解專案需求、目標、期限、重點
光看還不夠, 這時請想一下對於專案你理解多少?把自己的疑惑、想法簡潔記錄下來找合作夥伴提問、討論。
2.確認雙方認知
我們通常會有他應該知道....他應該了解...事情應該要這樣做....的「應該」思考模式,當你身處之中會不自覺想強迫別人認同,同時也使自己被情緒綁架;大量資訊交換的過程中可能也會因為陳述的方式、提問的問題(或少提問)造成雙方認知落差,所以多思考多問很重要,先確認並釐清雙方理解程度可降低誤解的機率。
3.列出專案執行流程訂定細節、排定順序及時間
如同寫待辦事項,只是更有條理排定前後順序,可以清楚又快速了解專案目前的進度進行監控,彈性調整超時或提早完成的期限。
4.收集可以使用的資源、媒介、管道
透過共享雲端、過往專案、部門佈達、請教主管同事...等尋找可利用的相關資料,會幫助你讓專案更快上軌道事半功倍。
5.主動回報進度、據實以告
遇到困難需要幫助時切記不要逞強,抓緊時間清楚提出難處,主管同事就可以判斷是否需其他同事從旁協助或交接給其他人,若悶不吭聲到最後需要同事來善後,這段時間不僅白忙一場,還會破壞彼此的信任。
6.相信自己也信任同事的能力,遇到困難不要怕提問跟求助
同事看起來很忙...他今天好像心情不好...問問題不知道會不會被罵...職場人際關係一直是文章搜尋榜上的前三名,每個人的個性、價值觀、認知都不同小劇場多多再所難免,但是,有沒有可能這些焦慮都是你「自己想像」出來的呢?
有些人臭臉只是因為沒笑容,最多只能說是「面無表情」在敲鍵盤。
有些人習慣線上溝通只是因為辦公區小,嘈雜的對話會影響他人工作或隱私、安靜讓他感到安全。
有些人個性剛好是較害羞、隱藏的I人,大多很注重「氛圍、情感」的交流,在沒有需求、還未感到安全的場域下,通常習慣保持沉默、安靜。
有些人是需要時間溝通培養信任,不管菜鳥或資深老鳥都會怕說錯話得罪人或嚇跑同事,在還不太了解的情況下彼此有點距離未必是壞事。